小程序发布以来,从一开始的全民热捧到目前的沉静,很多人开始唱衰小程序,但是唱衰之前,你们是否理解了小程序是什么了吗?在第三方的微信小商店里面,有很多的小程序,但是他们是否符合张小龙对小程序的定义?

接下来,我想通过一个例子来聊一下,我所理解的小程序是什么?

元宵晚会,董卿的一句话

2017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在某节目结束的时候,董卿说了一句话“拿出手机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下载央视客户端,参与互动…..”。我当时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是小程序?使用小程序参与互动?因为需要下载等原因,我很想参与互动,但最终没有参与互动。

分析一下场景

那个时候我在杭州,家人在陕西,因此我很想参与节目互动,参与央视晚会发祝福的活动,给家里人发祝福。但是下载客户端很麻烦,而且我下载下来只使用参与互动用一个功能,不需要其他的功能。并且活动时间很短暂的,等我下载好了APP,活动是否已经结束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没有WiFi!用流量下载成本很高。所以我当时想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是扫描小程序,扫描小程序直接参与互动不好吗?这样我就可以参与互动了。

因此,我没有参与活动。如果董卿说扫码小程序,直接参与活动,我可能就参与了。

分析结果

这个场景下,对于这个央视的客户端的APP而言,我不是核心用户,更不是主流用户,连普通用户都算不上。在我认知里面我压根不会用央视客户端这个东西。但是在那个场景下,我需要使用哪一个小功能,初次去接触央视客户端这样一个服务。但是因为需要下载,体验麻烦,或者讲体验成本过高,这让我失去了第一次接触央视客户端这个服务的机会。要是有小程序的话,可能结果就不是这样了。通过小程序我参与了元宵晚会的互动,也就有了第一接触央视客户端的机会,获取在以后的时候,我就在某个条件下的时候(人的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我就变成这个客户端的主流用户,从而变成核心用户。

所以,这里面小程序就扮演了降低我体验成本的工具。在我需要某个品牌或者APP的单一的服务,可以直接给到我,而不是让我去下载APP。从而降低单一服务或者功能的使用成本。这是我理解的小程序。

那小程序到底有什么用呢?

用户某品牌感知的阶段的划分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先说一个概念,就是用户某品牌感知的阶段的划分(貌似是忠诚度的划分)。一个用户对一个品牌的忠诚度哪里有这几个阶段(具体的名字忘记了,大致的意思):

1.听过你的产品或者服务

2.分辨出你的产品或者服务人

3.知道你产品的优点

4.使用过你的产品,并感觉很好评

5.一直使用你的产品或者服务。

小程序的定义与使命

大家在回看一下,上面提到的元宵节晚会的例子,我想参与互动活动,需要下载央视客户端,但是我不想下载央视客户端,然后我就没有参与互动。没WiFi,体验成本太高,导致失去了第一次接触用户的机会。现在的APP有很多功能,特别是工具类俺婆婆,但是能够让用户想到并用到的,只有那么一两个,因为这一两个取消下载APP,这个体验成本对于用户而言有点高了。

所以,我对小程序的定位是这样的:通过在某个场景下让用户直接,接触他需要接触的服务,从而对我们的产品或者其他的服务有了一个好的映像,从而在恰当的时间能够从众多的产品或者服务中分辨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出来,进而使用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

他的使命是:产品或者品牌接触用户或者用户了解我们的第一步骤。打破陌生的关系,对我的产品或者服务产生好的印象。

这也就是张小龙在讲小程序是什么的时候,讲的他在机场的那个例子。扫码不是去关注公众号,而是直接面对想要的东西。从而去了解产品或者服务。